晋中的民俗节日有哪些?具体怎样过?

2025-03-14 02:59: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晋中的传统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闹社火规模最为宏大,品种最为繁多。晋中社火可谓集晋中民间艺术之大成,融民族精华于一炉。节日期间,城镇乡村都要在主要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楼、搭彩台、装彩车,进行各种演出和街头文艺表演,主要有抬棍、背棍、撅棍、旱船、高跷、舞龙、舞狮、抛绣球、抬花轿、民间八音会吹奏、锣鼓大赛、晋剧、秧歌、小戏演唱等。晚上彩灯高挂,灯棍、架火、旺火、地火、绞活龙等民间艺术争奇斗艳,白天人山人海,晚上灯火辉煌,场面十分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另外还有中路梆子-晋剧、太谷绞活龙、左权小花戏、榆社霸王鞭、祁太秧歌、凤台小戏、平遥盲书、方言快板、莲花落、木偶戏、皮影戏等特色艺术值得一看。
  寒食节
  每年农历清明节前二日古称寒食节,这是源于晋中而传遍全国的节日之一。起因是春秋时期晋国功臣介子推在绵上邑(今介休)被焚而死,晋文公深感悲痛,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用干粮或冷食充饥。秦汉以后,逐步成为地方风俗并向外扩散。唐宋时期,有许多文人学士利用寒食节来讴歌介子推“不言禄”的高风亮节。同时,因清明节前二日正好与“一百五”(冬至后的105天)相吻合,故民间又把寒食节作为冥婚配干丧或暂厝合葬的鬼节日。
  现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主要是祭奠祖先和迁移坟墓。
  晋中市庙会
  长期以来,出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互通有无,进行商品交易的需求。晋中各地在庙宇、道观的周围逐渐形成了各种庙会。现封建色彩浓厚的旧习逐渐消失,商品流通日渐兴盛,这些庙会大都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商品交易会。
  主要有寿阳冷泉寺庙会、介休绵山空王古佛庙会、祁县郜北村泰山庙会、榆社城关泰山庙会、榆次城隍庙会(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六月十五。)、左权永佛寺庙会、和顺云龙山龙王庙会(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举行。)、太谷凤山三清观庙会(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二日开始,会期一月)、昔阳皋落镇大王庙会(农历七月十五日开始,会期为5天)、灵石苏溪村资寿寺庙会(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日开始至十七日,共5天)、介休张兰镇泰山庙会(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日开始至三十日结束)。
  介休张兰镇泰山庙会
  张兰镇位于介休县城东北,为京陕官道要冲。镇周城墙环绕,建有四门。镇中十字大街商铺林立,行业齐全。庙会从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日开始至三十日结束。贸易物资除有绸缎、花布、化妆品、粮油、麻纸、陶瓷及金、银、木器、古董文物之外,还有潞安府和浑源州的挽具,文水、交城县的皮货,沁源、武乡县的山货,大同府的铜器,灵丘县的毛骡,蒙古的马匹等。设在北门外的驴马大会,牲畜之多,成交率之高为周围百里罕见。此外,当地的盲人还要凑钱写戏为他们进行专场演出,俗称“瞎子戏”。
  地藏节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地藏是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他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

回答2:

晋中过的最有特色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政府每年这一天都要办个社火节,底下的各个县也会办。元宵节上午会有各县乡镇,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出人参加游行,有各种表演,比如背棍、铁棍,划旱船,彩车什么的,人们叫“闹红火”。游行的街道两边会有各种小玩具、小吃买,看红火的人也会很多。到了晚上还会有灯棍(其实就是白天的背棍铁棍点了灯,不过很好看的),一些单位还会放架火(就是把很多很多烟花按一定顺序连起来,搭架子上,点一下火就会陆续燃放),有的地方会有彩灯,提前好几天就放好供人观赏了,做的都挺漂亮的。
其他节日貌似没啥特别的,和别的地方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