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的描述 有以下方案供你参考
1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教材分析】本课所录6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在写作特色上,孟子擅长用比喻说理,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鲜明生动。如“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这是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情感目标: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4、5、6则。
2、熟读课文,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1、把握“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质疑、思考、相互探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2011年10月,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被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与之相左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时时关注着四川人民,为他们捐款捐物。我们也献出了一份小小的爱心,那么,我们跟灾民有血缘关系吗?是亲人,或是朋友吗?《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人之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最后一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来了解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二、解题
学生自由发言对仁义礼智的理解,老师最后总结何为仁义礼智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
1、学生齐读1、4、5、6则 2、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孺.子 怵惕.. 羞恶.之心 强.恕.而行 不如荑稗.. 非由外铄.我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③若火之始然
(二)学生再读,读后讨论研究问题:
1、从课文所选的第一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
(正面)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举例论证:说明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理 层 恻隐之心→仁之发端
羞恶之心→义之发端 层 辞让之心→礼之发端
是非之心→智之发端 递 (正反对比)结论: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进
2、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 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3、在选文中,孟子主要运用了“喻证法”,请找出,并说说其妙用。
喻证:(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这是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孰,不如稊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这是用五谷虽然是好的种子,但假如种下去之后没有生长成熟则没有太大的价值来比喻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它,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里用不应该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不应该舍弃正路而不走,来比喻人应该居行于仁、由义而行。
妙用: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4、拓展:“自暴自弃”的由来。
自暴自弃指自己不愿意居仁心行正义,而且还出言诋毁礼义的行为。稍加引申,就是自己不愿意学好人做好事且自卑自贱,自甘落后,甚至自甘堕落。
四、升华主题,总结教学:
孟子告诉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并挖掘这种所固有的潜能,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掘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至堕入了邪恶。你又是怎样不断挖掘你的潜能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能,你是一个火炬,要看你怎样把他点燃,你是一块宝藏,要看你怎样去挖掘;你是一颗星星,要看你怎样去发光。 我们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字词句,还要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孟子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但是有发端之后还要不断向内心求取,还要使他成熟,不能自暴自弃,只有这样才能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
五、写作借鉴:
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存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因此,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练习,请大家抄一下。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已不再那么欣赏“沉默是金”,取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词语的风靡。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不甘落伍,于是“你真有个性”就成了一句很高的评价。我们在张扬自己个性的时候,需要不需要顾及到对社会的影响?个性的张扬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到底需要张扬什么样的个性?
请以“个性的张扬与社会的需要”为标题,运用本文中学习的三种说理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不懂追问,望采纳,你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